引领新常态的根本是创新
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是大背景,引领新常态是大逻辑,而引领新常态的根本是创新!
我国几乎是在农业生产力水平上开始改革开放的。1978年,中国人均人均GDP只有155美元,美国超过中国70倍,日本超过中国60倍,世界平均标准超过中国13倍,全国近80%的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。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现代化道路上狂奔了近200年的落差下,中国开始了改革开放,打开了向西方学习的大门。源于西方的资本、科技、经济管理经验,如同悬于泰山顶上的天湖被挖开了缺口,西方资本主义的这些文明成果向中国大地倾泻而下,与中国廉价的人力、土地、矿山等资源相结合,中国迅速成为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即将淘汰的落后产能的目的地,中国迅速成为低端产品的世界工厂,“两头在外、大进大出”迅速成为中国跨越发展的模式,中国开始了初级工业化的“补课”。
经过30多年的“补课”发展、模仿发展、跨越发展,中国创造了空前绝后的伟大奇迹!去年与1978年相比,经济总量由3600多亿上升到超过67万多亿,人均GDP达到7900美元左右,对美国、日本、世界平均水平的差距,由77、66、13.5倍下降到7、4.6、1.7倍。经过30多年发展,经济总量、生产力水平、人民群众的富裕程度逐步累积,终于从量变到了发生质变,从而建立在温饱没有解决基础上的低端引进和模仿的发展方式,近乎寿终正寝!
既有发展方式走不下去原因表现在方方面面,但主要有这几条:第一,从需求端来讲,你生产的这些东西太低端,太不讲质量,太不讲安全,太不讲品味,相对于国内外需求讲,低端化供给太多了,就是今天的产能过剩。第二,从生产和经营成本讲,劳动力由廉价到值钱了,其他物资要素也涨价了,生产成本高了,同样产品盈利空间太小,甚至亏本,经营不下去了,就是今天工业企业普遍经营困难。第三,从资源和环境承载能力讲,3600多亿的经济总量和超过67万亿的经济总量,资源消耗不起,环境承载不起,依靠土地、矿石、人力量的投入,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排放,都大到不可持续了。
面对上述挑战,除了创新没有别的选择。第一,面对需求品味的跃升,供给端要提供安全、品牌、个性产品和服务;第二,人力和物质资本价格不可逆转上升,必须寻找把成本降下来的办法;第三,减少资源使用量,变规模扩张到内涵发展。解决上述三大难题,除了创新没有别的选择,供给端求精求美上品味,靠的是创新和技术,物质资本价格刚性情况下降低成本,靠的是创新和技术,减少资源消耗、保护生存环境而有更大发展,靠的还是创新和技术。特别是补低级工业化课的发展,引进和模仿的大都为西方淘汰的技术,到现在这个发展水平上,寄希望于西方把他们最新的科技成果给我们,除非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都变成了天大的傻瓜
引领新常态、走出新常态,唯有创新和技术,而且是自主创新的技术!
评论